台灣已經投入鉅額的錢在防洪整治工程上,
關鍵字達人
,每個整治工程都訴求會「永久解決水患問題」。但是,
網域申請
,台灣有停止淹水嗎?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行政院長林全3日在新北市視察災情時表示,
關鍵字達人
,前瞻計畫裡水環境計畫,
專業社群行銷
,優先納入整治考量。 中央社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二日梅雨狂炸北台灣,
客製化網站
,到處成災;接著鋒面南移,中南部和東部也要嚴防致災型暴雨。蔡總統要朝野支持前瞻計畫,推動水環境建設,「讓台灣不缺水、不淹水」。但前瞻花錢僅次於軌道建設的水環境項目,防得了極端氣候的苦旱?又能讓強降雨不致成災?先說這兩天大家最期盼的「不淹水」。二○○六年以特別預算一一六○億治水,錢花光了水沒治好;二○一三再編六百億。兩筆鉅資,效益如何?如今七百二十億新增款項再丟進水裡,就能確保不淹水?台灣的環境條件,想要不淹水,兩前提須先完備:一、先治山、後防洪:台灣山高陡峭,河川上、中游急速陡降,然上游治山不力,到處是裸露地,降雨時巨量土石沖刷,造成下游河床墊高,疏洪量大減;若遇到漲大潮,海水湧浪與河川出海口垂直,上游排洪巨量湧到,回淤淹水殆屬必然。其二、區域治理:上游支流逐漸匯至幹流,至下游河道排出,治理必須是全區域、全水系著眼。例如,只針對高屏溪上游、荖濃溪支流隘寮溪河床抬升斥鉅資整治,對下游出海口橋斷、淹水幾乎毫無意義。水環境治理僅在下游平原加高堤防護岸著墨,有治本作用嗎?治水基本概念,無非讓水有路可走,有空間滯留;該給河川行水的所在,不要占用高灘地耕作,不可隨意截彎取直,壓縮行水空間。然而,有要錢本事的百里侯,只知花大錢築堤束洪,一旦發生超過預期洪水頻率的大水溢潰堤而出,結果將不只以鄰為壑,甚至損及人民生命財產。再看這兩天大家都忘了的「不缺水」。這次北台灣的超大豪雨,一天雨量占台灣全年總雨量四分之一;全台全年三分之一的總雨量,也可能在三天內傾盆而下。處處淹水,讓人很容易忘記今春空前的苦旱。事實上,台灣今年遭逢了七十年來降雨第二少的冬雨期。元旦迄五月底,各地降水量,沒有農、工用水的北台灣五百多毫米勉強維持平盤,南部各縣市都不到一五○毫米,經常半個月滴雨不下。五月初即渴盼梅雨滋潤,盼到六月初才來;經過這波集中在山區的降雨後,水情才見緩和。但極端氣候不可恃,這場雨畢竟刷新了新北市廿一年來及基隆四十一年來的紀錄。過去更多的經驗是,鋒面強降雨,往往幾個小時幾百毫米的巨量,遠超過各城鎮的下水道宣洩能力,積水、淹水全然不意外;但短時間的巨量降水很快自地表逕流入海,而局部地區降雨,加以儲水系統不起作用,不要說對水庫挹注有限,連枯乾大地也滋潤有限。水不夠,前瞻計畫遂憑直覺連上水資源開發,大手筆舉債一千五百億開發新水源;但為什麼水資源開發計畫到處遭到抗爭,在地民眾守護家園誓死抗拒,選區立委揚言辭職力阻?台中烏溪鳥嘴潭人工湖計畫、天花湖離槽水庫、雙溪生態水庫……,每項計畫的公聽會都遭到在地民眾吐槽。沒有溝通就納入前瞻,太過草率。不缺水、不淹水的目標之外,水環境前瞻最大爭議是所謂親水的環境改造。全台選出四十三條河川,打造「親水遊憩景觀河岸」,每縣市一至二個亮點的河岸遊憩區……。但不具生態認知的百里侯及地方政客們只知搶預算,卻不管名為「生態」的景觀營造往往是反生態;試想,河岸、河床都灌了漿,成了「三面光」的水泥排水槽,徹底阻絕河川與溪流的呼吸、自淨與自癒功能,怎麼健康得起來?不客氣的講,除了水質改善、再生水營造,水環境建設其實並不前瞻,反而比較像臨渴掘井、以鄰為壑、反生態的河川工程大集合。尤其,冠上「生態」之名的包裝,行徑卻是反生態的一意孤行,這對環境更是難有助益。面對極端氣候的挑戰,水環境的健康至關緊要,朝野務必要以真誠的態度、前瞻的視野重新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