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房產調查機構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稱,
,2019全年,
,大陸頒布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次數達620次,
,刷新歷史紀錄,
,比2018年上漲38%。中新經緯報導,
,該機構認為,
,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依然是調控的主要方向,
,但調控最嚴格的時期已經過去,未來大部分城市都有可能在人才購房、首套房信貸、公積金政策等方面頒布穩定市場的政策。 專家稱,從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來看,2019年房地產政策仍沿用「房住不炒」、「構建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長效機制」的表述,意味著當前決策層不會啟動全面放鬆房地產以達到「穩增長」目標。但即便如此,在防風險與「穩增長」平衡之下,考慮到前期房地產調控政策過緊,避免房地產對經濟的負面拖累,通過政策微調,進而改變前期過緊的房地產政策,將房地產政策回歸中性,起到經濟託底的效果,也是很大可能會發生的。,
勞動局長賴香伶昨表示,
,中華民國新女性聯合會解雇程序違反勞基法「最後手段原則」。 記者翁浩然/攝影 分享 facebook 中華民國新女性聯合會專責北市家防中心列管個案,
,7名社工上月在臉書控訴聯合會薪資制度不合理,
,遭無預警解雇,
,勞動局介入調查後,
,昨天認定聯合會解雇行為不符「勞基法」,
,對此,
,聯合會昨則回應,將配合市府改善。7名社工上月下旬陸續透過北市社工職業工會,並在臉書控訴新女性聯合會薪資制度不合理,還以「經驗了一場白色恐怖」形容勞資近期互動過程。 新女性聯合會則指出,曾和勞方多次開會協調,7名社工仍以白色恐怖侮辱聯合會,加上後續評估這些社工工作情況,才決定解雇。勞工局認為,聯合會無預警解雇理由,是援引「勞基法」第12條,對雇主有重大侮辱行為者、違反勞動契約等,但臉書po文並無重大侮辱情況,解雇已違反第12條規定。勞動局長賴香伶昨出席就業博覽會受訪說,聯合會解雇程序違反勞基法「最後手段原則」,過程缺乏調查、記過等人事制度管理,等同無故無預警解雇,有嚴重瑕疵。事實上,勞動局3月18日第一次赴新女性聯合會勞動檢查時,聯合會稱未解雇7名社工,當天傍晚5時,勞動局就獲報7名社工遭解雇。勞動基準科長陳昆鴻表示,7名社工遭解雇前就向聯合會、社會局等申訴,聯合會恐涉及「勞基法」第74條,雇主不得因勞工向雇主或主管機關申訴,而予以解雇或其他不利處分,若查證確定違法,將開罰2萬元至30萬元,解雇行為也將無效。陳昆鴻說,聯合會是否違反74條規定,明、後天結果會出爐,勞動局也安排4月2日舉行調解會議。新女性聯合會表示,將依法規要求改善,避免不必要爭議。,
前總統李登輝今天下午到東吳大學演講,
,現場有學生提問,
,若中共領導人習近平開始推動民主化、政治改革,
,台灣應否更積極與中國合作?李登輝則反問:「習近平要推動民主化,
,你相不相信?」全場大笑。
李登輝接著說,
,習近平「納權」,
,希望權力越多越好,
,野心比毛澤東還多,
,想跟美國爭取世界領導地位,但國內問題沒解決,無法領導世界,中國沒有民主、思想與宗教,這是最大問題。
另外有一位楊姓陸生「麻辣」提問,她指出,李登輝說中國人沒有思想,「那台灣大學生有自己思想嗎?」台灣說要獨立建國,那建國後的民主、經濟如何發展?台灣人想賺大陸的錢,又想主權獨立;既不想建核電廠,又不想電費上漲。她的發問引起其他學生噓聲四起。
李登輝回答,宗教與人權方面,台灣比中國好很多,台灣也很希望幫助中國自由化、民主化,以及更有宗教自由;他鼓勵中國脫離儒教的封建思想,建立「個人主義」,擁有個人的想法。
李登輝還說,中國宣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美國雖有很多英國人移民過去,英國也不會說美國是英國的一部分。語畢,全場熱烈鼓掌。
【中央社/台北8日電】
前總統李登輝今天表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可能野心比毛澤東更大」,想與美國爭取世界領導地位。
李登輝前往東吳大學演講,學生提問,如果未來中國大陸在習近平領導下開始有民主化契機,並在黨內推動政治改革,台灣是否採取積極措施與中國大陸深入整合與合作?
李登輝反問,「習近平要民主化,你相信不相信啊?」習近平現在想權力愈大愈好,想辦法與美國爭取世界領導地位,如美元變化時,人民幣如何帶動世界貨幣,但中國內部複雜問題沒解決,無法成世界領導。
他說,「沒有思想、沒有自由、沒有宗教」是中國最大問題,這些不改,中國要變成正常國家,恐怕還有一段時間。
李登輝表示,台灣貿易投資除中國大陸,好像就沒有,如果這樣想,「腦筋不清楚」。
楊姓中國大陸學生提問,李登輝對中國大陸內部了解多少?
李登輝表示,台灣很希望幫中國大陸自由化、民主化及更有宗教自由。,
大陸2014年喊停的QR碼支付(大陸稱二維碼支付)「重出江湖」,
,國有大行工商銀行昨(15)日高調推出QR碼支付產品,
,搶先成為首家擁有這項產品的商業銀行,
,印證監管開放已是箭在弦上,
,引發市場關注。在業務創新上一直求穩的商業銀行進攻QR碼支付,
,勢必掀起行動支付領域新一輪競爭。工行指出,
,目前此QR碼支付產品僅支持工行的銀行卡,
,日後該產品將逐漸支持其他商業銀行的銀行卡。證券時報報導,
,工行此次推出的工銀QR碼支付,主打透過簡單的「掃一掃」,即可使用於線上線下和O2O(Online to Offline)支付的所有情境,大幅提升支付效率和便利度。同時,還具備市場主流掃碼產品的全部功能,且首度採用國際清算組織領先的Token技術,對卡號進行加密,保護客戶的資金和資訊安全。工行把握本次機會,進一步完善以「持卡支付、手機閃付、掃碼快付」為主體的線上線下支付體系,將支付產品嵌入消費者購物、叫車、用餐等各種生活情境,結合金融與生活,激發不同業態的消費需求。新浪科技報導,工行QR碼支付產品嵌入Token (譯為代幣,一組動態加密的代碼) 技術,透過對卡號加密,同時支持用戶自掃和被掃兩種方式。Apple Pay創造出新的行動支付時代,關鍵即是背後所採用的Token技術。該技術不僅可用在Apple Pay上,也可用在Android Pay與Samsung Pay等各式各樣的手機支付應用上。工行本次高調發布QR碼支付,也釋放出監管鬆綁的信號。近日有媒體報導,人行已發文確認QR碼支付市場地位,定位與傳統銀行卡支付業務的補充;同時,大陸支付清算協會也召集專題會議,推動QR碼技術標準和安全標準。2014年3月13日,人行下發緊急文件,暫停QR碼支付等支付服務,理由是線下QR碼支付有一定的支付風險隱憂。,
產業評析:台星科(3265)是新加坡封測大廠星科金朋在台轉投資的子公司,
,配合母公司接單,
,負責邏輯IC測試,
,主力客戶為台積電、超微及格羅方德等。
看好理由:高通及輝達在台積電投片量維持高檔,
,台星科直接受惠;加上台積電持續擴充產能,
,未來台星科新增測試訂單可期。
投資策略:14日下跌0.75元、收35.6元,
,仍站穩5日均線之上,
,呈現強勢格局。外資連日買超是推升此波股價走勢最大動能,
,後市需觀察外資進出狀況,
,可延5日線操作。,
副總統陳建仁晚間出席大陸台商秋節座談聯誼活動,
,向台商喊話希望回台進行大投資、大建設,
,為台灣經濟注入能量,
,若台商受美中貿易衝突影響,
,政府也將全力提供協助。陸委會與海基會今天晚間在新竹市舉辦2018大陸台商秋節座談聯誼餐會,
,副總統陳建仁應邀出席致詞。 副總統表示,
,台灣經濟已走在正向發展道路上,
,最大關鍵在於創新及執行力,政府過去2年來積極推動「5+2產業創新計畫」、修正公司法、產業創新條例等相關政策,同時加速國內基礎建設更新,改善台灣投資環境,希望台商把握這波景氣復甦的契機,回台灣進行大投資、大建設,一起為台灣經濟注入更多活力和能量。副總統指出,對於台商回台投資、海外資金匯回、申報納稅、轉型升級、大陸經營遭遇困難,以及缺地、缺人等「五缺」問題,政府都逐步解決改善中,並請各部會加快改善投資環境腳步,協助排除返台投資的各項障礙,讓台商回家的路可以更順暢 。他也提到,今年3月中以來,美中貿易衝突有日益尖銳化且長期化趨勢,美、中、台三方有龐大貿易往來與緊密經濟連結,美中貿易衝突一旦升高,國內經濟勢必也受一定程度影響,政府已召開對外經貿戰略對談,針對各種情勢演變做好因應及調整工作,全力將外在挑戰轉化為台灣經濟和台商轉型升級的契機。陳建仁向台下台商喊話,呼籲返鄉投資、建設台灣,如果受到美中貿易衝突影響,海基會、陸委會、經濟部等相關部會,都會全力提供必要協助,積極推進台灣經濟轉型升級,幫助提升台商企業永續發展競爭力。,
酗酒多年一直戒不掉的的林姓男子,
,半夜帶著酒意騎車到高雄市阿蓮分駐所「自首」,
,他聲稱神明最近有降旨,
,他3年內不戒酒,
,就會肝硬化致死。他怕自己定力不足,
,想到牢裡戒酒!這起自投羅網的案件,
,讓警方啼笑皆非。 湖內警分否阿蓮分駐所表示,
,50歲的林男一進門就跟值勤員警說,「我剛剛酒駕,我要自首」。員警感到莫名奇妙,當場對他酒測,酒測值達0.54,確實超標,依公共危險罪送辦。但進一步了解這名「 酒駕男」的自首原因,原來背後有「神意」。 警方說,一開始他們也以為林姓男子是在開玩笑,調監視器畫面,證實他的確是酒後自行騎車至分駐所,不得不辦。林男則告訴警方,自己酗酒多年,一直戒不掉,可是最近神明有降旨,說他3年內不戒酒,就會死於肝硬化,他怕自己定力不夠,乾脆請警方把他抓進監牢,幫他戒酒。林姓男子酒後騎車到阿蓮分駐所「自首」。記者王昭月/翻攝 分享 facebook 林姓男子(左)向警方宣稱,神明說他三年內不戒酒就會死,因此他想到牢裡戒酒。記者王昭月/翻攝 分享 facebook,
法國巴黎氣溫達攝氏42.6度,
,刷新1947年7月出現的40.4度紀錄。 美聯社 分享 facebook 歐洲熱浪來襲,
,暑氣逼人,
,德國、法國、英國及荷蘭今天氣溫均創新高,
,法國首都巴黎飆到攝氏42.6度,
,打破1947年寫下的紀錄。科學家表示,
,隨著地球發燒,
,這種現象正變得更常見。路透社報導,在法國首都巴黎,下午3時左右氣溫達到攝氏42.6度,刷新1947年7月出現的40.4度紀錄。 德國則連續第2天創高溫紀錄,今天在西北部林根鎮(Lingen)測到攝氏41.5度。英國氣象局(Met Office)引用在倫敦希斯羅機場測到的溫度指出,英國寫下7月最高溫攝氏36.9度。荷蘭氣象局(KNMI)表示,荷蘭南部氣溫上升到攝氏40.7度,這是有紀錄以來首次突破40度,也打破剛剛在前一天創下的39.3度全國紀錄。本週之前,荷蘭全國最高溫38.6度已保持75年之久。氣候科學家說,由於溫室氣體排放導致全球暖化,這類熱浪正變得更常見。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環境變化研究所(Environmental Change Institute)教授郝斯坦(Karsten Haustein)說:「今年7月成為史上最熱7月的機率為40%至50%。這波熱浪與氣候變遷預測一致。」瑞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資深研究員殷奈斯(Peter Inness)指出:「不管是全球或歐洲各地,最近好幾年夏天都出現非常高的氣溫,這與我們預期人為導致的全球暖化結果非常相符。」,
美國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卜睿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美國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迄今仍活躍於美國對台政策圈的卜睿哲,
,在接受訪問時表示,
,美國現在對台政策已不若以往積極,
,主要是因為不要為難習近平,
,要給習面子。他並且非常直接的提出了美內部在對台政策上出現了三派意見。其實,
,卜睿哲這種說法,
,是以外交詞藻非常優雅的點出美國對台政策的困境。如果我們了解美國內部當下在處理有關對台政策的情況,
,就可以清楚的解讀。 所謂不要為難習近平,
,這是指美國總統川普本人的性格。因為川普好大喜功,
,一直希望能做到像習近平與普亭那樣大權在握;所以在外交相關議題上,川普是希望他說了算;因此,川普更喜好以高層接觸來解決外交問題,但這一直是美國國務院與國防部的夢魘。因川普本人在外交上其實並不在行,例如,北韓(韓戰)問題上,他在海湖莊園會晤時,受習近平影響甚深,這在美國外交圈內已是公開秘密。在對台問題上,國務院亞太副助卿黃之瀚訪台一事,事後川普大怒,據悉就是川普在與習近平通電話時,習近平抱怨,川普方知此事,因而大怒,事後方為美國媒體知悉。美國與中共正在進行一種經濟/發展關係的調整過程,這當然包括川普所念茲在茲的貿易逆差在內。習近平的面子問題,在相當程度上,與美國的貿易赤字有重大關係;而這與美國今年的期中選舉,又是絕對的正相關;因此如果不想把雙方關係搞得不可開交,甚或造成期中選舉的困境,乃至影響川普兩年後的連任,不為難習近平是勢所必需。卜睿哲所說美國對台政策的三派意見,其實在決策的直接影響結構上,是只有兩派人馬,一是傳統以來的建制派,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官僚體系;另一派則是所謂的戰略學者派。這樣的結構再加上若干特定議題內的專業意見,往往就出現了第三種甚或第四種意見;而川普則是在當下的幾種建議,依其個人當下的情境感受,選擇其一。這種作法也導致對台政策/中國政策的跳躍與不穩定。在這種情況中,最明顯的就是亞太助卿被提名人董雲裳提名案,前國務卿提勒森在與國務院發展出必要的工作關係後,他堅決支持董雲裳出任亞太助卿,甚至不惜以不補亞太助卿人選,而以董雲裳代理到底來顯示他的決心。但在龐培歐接任後,董接任亞太助卿一案遂寢。所以卜睿哲在專訪中,其實是用非常簡單的語句,以不說謊的方式,道出當前美國內部的相關結構與政策的困境。他告訴了台北,美國的確是不再「那樣在意」台灣,他也說出了美國內部的三派意見;但他其實沒有說出的是,美國在對台問題上,準備付出最高代價的底線是什麼!,
政治人物對媒體釋放消息稱為「吹風」。蔡英文總統擔任陸委會主委時,
,幕僚就常邀請媒體在頂樓「吹風」談政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小英任陸委會主委 常邀媒體頂樓「吹風」促轉會前副主委張天欽在內部會議上將促轉會自比為「東廠」,
,在朝野指責聲中狼狽下台,
,此案若非促轉會員工錄音並對外公布,
,張天欽在促轉會內的離譜言行也不會曝光。除了「東廠」說,
,張天欽與促轉會幕僚在該場會議中還有諸多可議之處,
,包括要利用民進黨立委擔任「側翼」,
,以及利用對特定媒體放消息,
,以達到打擊藍營政治人物的目標。 政治人物對媒體釋放消息,
,在政治與媒體圈稱為「吹風」。早年政治人物的「吹風」,並不是對特定媒體放消息,而是為了更清楚的說明新聞事件的背景,讓記者能更精確的撰寫新聞。像是蔡英文總統在擔任陸委會主委時,蔡的幕僚就常在公開記者會結束後,另找時間邀請主要媒體在陸委會所在的聯合辦公大樓頂樓「吹風」,談的都是政策內容,但會要求記者匿名報導。引用「匿名」消息 媒體、官員各取所需政治一把手往往不會親自出面「吹風」,像是當年蔡英文在陸委會時,出面主持吹風會的人常是副主委或蔡信任的幕僚,一定程度就代表主委出面,記者自然放心引用。類似「吹風會」得到的資訊常用「匿名官員」報導,即便報導刊出後引發爭議,政治人物也可以推得一乾二淨,讓吹風不光只是單方面對媒體有利,實際上也可成為政治人物的防火牆。吹風會日漸變質 針對特定媒體放消息早年的「吹風」習慣,近年來卻產生了質變,類似美國影集「紙牌屋」中的黨鞭對特定媒體與特定記者放話,以達到自身政治目的的情節,在張天欽主持的促轉會會議中,就已赤裸裸的呈現。讓張天欽醜聞曝光的促轉會前副研究員吳佩蓉說,張天欽對特定媒體放話已不是第一次,她發現已建議張天欽不要對外放話的內容,往往沒過幾天就會出現在媒體上。類似張天欽對外放話的模式,常讓部分媒體見獵欣喜,一來消息來自「核心」官員,常可視為獨家表現,加上新聞見刊後,類似張天欽在會議中所言的「側翼」會在立院或談話性節目上延續相同話題,增加媒體報導的能見度。「獨漏」箝制媒體 吹風會淪鬥爭手段然而類似的吹風會若被政治人物私心自用,常見變成誤導與箝制媒體的手段。像是某中央部會就曾發生因部長不滿某家媒體的報導,就利用不邀請該媒體記者參加吹風會的方式來施壓。由於其他媒體都有獲邀,若僅單一媒體排除在外,就可能面臨漏新聞的壓力。張天欽案可怕之處,就是部會或政治人物對特定媒體的放話,假吹風之名,行政治鬥爭之實,若被放話的媒體沒做多方採訪與新聞平衡,很容易就會成為政治鬥爭的幫凶。近期蔡政府多次強調假新聞對執政形象的傷害很大,不知蔡總統看待張天欽對特定媒體放話而產生的新聞,究竟是真新聞還是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