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良露不只留下飲酒的名與身影,
彌月蛋糕
,還寫成一本酒的書。圖/朱全斌提供 分享 facebook 靠窗的沙發旁有盞漂亮的燈。也許,
喜餅禮盒
,曾經有個身影坐在這裡,
必買團購
,襯著日光或燈光,
SEO優化
,手捧一本書、几上一杯酒,
主機代管
,就進入自己的世界。也許,
韓式泡菜
,當門開了,先生朱全斌進屋來,沙發上的韓良露明明不是「偷」喝酒,也要玩笑似的迭聲否認:「我沒有喝。」自承是「愛酒之徒」的韓良露去年3月病逝。這個淡淡飄起酒香的下午,只能由朱全斌與妹妹韓良憶執著酒杯,晃盪起那個缺席的人那些年對酒好奇的故事。好奇帶動的前味「小飲,良露」,韓良露身後才出版的書,說是「飲者留其名」,作者留下的名超越「飲者」,書中紀錄了很多因好酒而牽動的足跡。同為作家的妹妹韓良憶倒是奇怪,小時候沒發現姊姊能喝,家裡是外公愛喝能喝,但姊姊並不會拿喝家裡的高粱、紹興或洋酒,結論:「她應該是成年之後才開始喝的。」成年後的世界有朱全斌。他回想,兩人25、26歲時跑去東京六本木夜店玩,店裡有免費的雞尾酒,「她就是很好奇,琴酒、伏特加、杜松子這些,都是她10幾歲看西洋小說中會出現的酒,所以一發現這些她聽過但沒喝過的酒、又都在她面前可以免費喝…」「她就一直喝一直喝,一個晚上喝了20幾杯。嚇死我了,她還是沒醉。」韓良露,在讀者心中可是作家、美食家,怎麼在先生口中,就成了酒鬼?他笑:「那是有文學帶領的、對不同酒的好奇。」韓良憶認為:「姊姊是個求知欲強的人,和姊夫在英國養成了喝酒的習慣,她有了這樣的習慣,一定會看酒書,看完酒書後,一定會想去產酒的地方走走,因此她又會看很多歷史書。都是跟文學有關。」例如,為什麼這個地方出產這款酒會是這樣的一種風味?和背後的風土、文化、歷史有什麼關係?朱全斌說:「她其實是被那中間的機制、被後面的歷史文化所吸引,那樣的好奇帶領她去嘗試不同的酒。不是因為酒讓她去好奇後面的文化。」朱全斌還透露:「韓良露做什麼事情都很投入,迷上了一個主題,就會弄得很通透,那段時間的生命主題就是那件事。」例如,在小說裡讀到調酒,有一陣子家裡就出現各種調酒器具,她練著、玩著,不亦樂乎。也不是真的喜歡雞尾酒或喝雞尾酒這件事情。他分析她的愛玩:「她做過就好了,知道那是什麼概念就好了。一切都還是文學出發,去了解書中提到的生活、美學與文化,而酒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為不是為了喝酒而牛飲的人,韓良露不曾有醉名在外,朱全斌只聽過她「自白」。那是韓良露18、9歲時,跟著父親到香港拜訪世伯,住在人家家裡,半夜照樣一個人跑出去玩,大排檔一家家吃、配啤酒,可能是一次喝太多,就坐在馬路邊一直吐。那應是她第一次醉酒。說到缺席那人當年的事,兩個人大笑,韓良憶說:「還好那時候沒有『撿屍』。她那時還是瘦瘦很漂亮的美少女時代。」朱全斌說:「良露在家裡要寫東西,希望有一點fu,就會自己去倒一點酒。」都是作家就懂,韓良憶也說:「我寫到一個段落,開始焦慮了,喝一點酒會讓緊繃的情緒鬆開。我想我姊也是。」韓良露要寫跟酒有關的文章,當然是邊寫邊喝,感覺就回來了。「會想起很多事情的。」韓良憶說:「喝了普羅旺斯的粉紅酒,就會突然想起那一次去普羅旺斯的事。或者她寫了很多西南法或西班牙什麼地方的酒,當妳喝到那個味道,味覺會喚醒記憶。」日常的酒香朱全斌笑說:「韓良露對什麼都很容易上癮,不能控制,我會管她。所以她喜歡一個人去喝黃昏酒,不要我跟。」有時,他回家發現:「為什麼妳的臉是紅的?!妳一定是喝酒!」她會故意答:「我沒有,我沒有。」他去查,果然威士忌少了。韓良露還有喝「黃昏酒」的習慣。朱全斌回憶,最早是在西班牙,點一杯酒就有很多點心可吃,知妻莫若夫,「我覺得韓良露是愛吃勝過愛喝,她是為了那些小點心,所以要點酒喝。」她就此愛上了這種感覺、愛上晚餐前這種放鬆的時刻。之後再到佛羅倫斯這類有這種習慣的地方旅行,一到傍晚,韓良露拋下一句:「我先出去了。」他就懂她的意思了:「她就是要先一個人出去喝這種黃昏酒。」放任老婆自己去喝酒?朱全斌笑了起來:「因為我沒有那麼enjoy這種喝酒配點心的吃法。」小姨子忍不住要笑一下姊夫:「她搞不好很高興你沒有要陪她去,她就可以一直看別人。」「她說我去就會管她,叫她不要喝那麼多。」朱全斌說,因為韓良露喝酒很上臉、紅紅的,所以她寧可一個人喝,免得他在旁囉唆。還有一點:「我沒有像她那麼愛酒嘛。她在喝的時候,我在旁邊嘲笑她是酒鬼。」當然是夫妻的玩笑話。朱全斌也記得到英國時,她也會一個人帶書去喝酒,又因為英國pubfood很難吃,那是她唯一喝酒不用配食物的時候。但這習慣不易移植回台灣,她就在咖啡裡滴一點威士忌、也喜歡喝白蘭地咖啡。韓良露本來就是隨性的人,喝酒才不受規範。他們去紐奧良,當地有所謂的香檳早餐,「品嘗荒廢時日」的這種念頭打動她,「她就要感覺一下早上喝酒的滋味,體驗不同的生命狀態。」如果去住一個飯店,有coffee shop也有bar,她一定會去那個bar,他一定選咖啡廳,「但最後我會被她說服去bar點咖啡。」在家裡,以前兩人會去買老楊滷味、租錄影帶和DVD,晚上一邊看、一邊吃滷味配高粱,吃飯時可能配葡萄酒,尤其在英國時。但生活裡並不上演燭光下對飲的情節,「她會倒一杯威士忌,接著看書去,進到自己的世界裡。」八○年代末在台北和平東路靠近羅斯福路,有個位於二樓的小酒館「攤」,韓良露常和老朋友聚在那裡,大家喝了一攤又一攤。朱全斌說:「其實她不喜歡,因為那樣就等於是拚酒。她喜歡一邊講話一邊喝酒,主要還要有吃的,不能只靠一盤花生就打發。她一定要有菜、要有聊天,酒是助興,不是主角。」韓良露偏好德國的麗絲琳,也喜歡葡萄牙的波特酒,陳高也不錯,總之,不追傳奇酒莊或名酒,大家聚餐時,通常是她點酒,不一定選貴的。喝再多,也不見醉,除了臉紅、就是話多。朱全斌說:「她平常就是一個多話的人,她沒喝很多時,我還可以跟她對話,當她喝多時,我已經沒有插話的餘地了,她一個人長篇大論。」妹妹下註腳:「韓良露永遠在一個演講的狀態。」跟著酒香去旅行酒席間的故事寫出來分享,就成了這本書。別人的酒書寫的是去了五大酒莊,韓良露是寫生活美學。韓良憶說:「她無意鑽研那些專業知識,那是wine experts的事。姊姊算是比較早喝葡萄酒的人,但她一直沒有往專家路走,因為她要鑽研的不是葡萄酒本身。」這本書不會告訴讀者選那個酒莊的那支酒最好,而是帶著讀者走一遍她的足跡。其中一次,韓良憶在場。那是10年多前,韓良憶與先生約伯,和姊姊與姊夫踏上普羅旺斯亞維農之旅。那是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她深刻記得姊妹倆的默契,看到平常賣冷凍魚的小超市突然賣起鮮魚,而想到是天主教的周五。韓良憶說:「她寫這本書,會觀察很細小的事情,跟多人的酒書不一樣,要寫的不是酒的風格,她寫的是酒跟人、跟那個地方歷史文化的關係。」她的綿長餘味而今,舉杯,不再有那個耍朗歡愉說著故事的人,酒的滋味還一樣嗎?韓良憶說:「我無時無刻不想她。」朱全斌說:「懷念的是,在家裡,她做個菜、煎個魚加黃酒,或者特別的日子,如我的生日、她的生日,我們會開酒。所以碰到節日,會特別覺得喝酒要有家人,而我現在,沒有家人。」※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韓良露不只留下飲酒的名與身影,還寫成一本酒的書。圖/朱全斌提供 分享 facebook 韓良露不只留下飲酒的名與身影,還寫成一本酒的書。圖/朱全斌提供 分享 facebook 韓良露不只留下飲酒的名與身影,還寫成一本酒的書。圖/朱全斌提供 分享 facebook 韓良露不只留下飲酒的名與身影,還寫成一本酒的書。圖/朱全斌提供 分享 facebook 韓良露不只留下飲酒的名與身影,還寫成一本酒的書。圖/朱全斌提供 分享 facebook 韓良露不只留下飲酒的名與身影,還寫成一本酒的書。圖/朱全斌提供 分享 facebook 韓良露不只留下飲酒的名與身影,還寫成一本酒的書。圖/朱全斌提供 分享 facebook 韓良露不只留下飲酒的名與身影,還寫成一本酒的書。圖/朱全斌提供 分享 facebook 韓良露不只留下飲酒的名與身影,還寫成一本酒的書。圖/朱全斌提供 分享 facebook 韓良露不只留下飲酒的名與身影,還寫成一本酒的書。圖/朱全斌提供 分享 facebook 韓良露不只留下飲酒的名與身影,還寫成一本酒的書。圖/朱全斌提供 分享 facebook 韓良露不只留下飲酒的名與身影,還寫成一本酒的書。圖/朱全斌提供 分享 facebook 韓良露不只留下飲酒的名與身影,還寫成一本酒的書。圖/朱全斌提供 分享 facebook 韓良露不只留下飲酒的名與身影,還寫成一本酒的書。圖/朱全斌提供 分享 facebook 韓良露不只留下飲酒的名與身影,還寫成一本酒的書。圖/朱全斌提供 分享 facebook 韓良露不只留下飲酒的名與身影,還寫成一本酒的書。圖/朱全斌提供 分享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