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與地方警察人事爭執不乏先例,
verder
,且是由民進黨民選縣市長首開其端。自此高階警官人事決定,
打包機維修
,乃由上級派任算數的是非題,
小額借貸
,改為三圈一的選擇題,
台北夜市時間
,甚至人選不滿意,
電動車二行程補助
,補送到滿意為止。縣市長若杯葛警察局長,
台南屋頂防水
,這局長確實會「孤臣孽子」幹得很辛苦;威權時代派令一出,
細菌性感染
,要不要拉倒,不滿意也得含淚接受;由於縣市長是行政監督之兼管長官,警政署長才是業務指揮之主管長官,控制力一消極被動、一積極主動,升遷考核掌握在直屬上級機關,地方官插不上手,以致過去局長只甩警署會議,府會及議會僅指派副局長應付參加。這波調動,雖說署長調國安局副座稍嫌「屈就」,但並不算降職。回想蔣經國時期,情治單位升遷圖就是如此安排;國安局長是警備總司令出路「保留座」,只不過以八萬警察大軍編制,加以分支機構遍及全國,警政署長即便高升部會機關海巡署長,也高興不起來。依六都排序,台北老大哥當之無愧,北市警局長警界輩分僅次於署長和警大校長,卻由高雄三級跳登署長座,「邱霸子」則轉檯至敬老「博愛座」,小弟變長官,如果這不叫明升暗降,什麼才叫明升暗降呢?後腦勺挨一記悶棍,柯文哲市長想必此刻還頭昏眼花,遭盟友偷襲是否拆夥還待深思;不過,警察系統任命權,究竟「一條鞭」,還是執政黨「自己整編」?民進黨不該兩套標準,只管搞權力鬥爭,不管民間死活。警察勤務與民眾息息相關,社調輿情影響力不容小覷,只顧人事惡鬥,荒廢警政治安,市長、局長都成輸家,亦非市民與國家之福,和諧才是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