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大敗後的國民黨,
專營FB粉絲團
,尚未及進行任何檢討與反省,
網域申請
,馬上面臨了主席改選的關卡。這個黨如果不能想清楚自己要往何處去,
網站優化
,便草率選出一個新的領導人,
台中操作排名
,又將把整個黨帶到何方?根據近期外界的觀察,
社群行銷達人
,認為國民黨有可能走向「新黨化」,這個預言會不會成真?國民黨可能「新黨化」的說法,並非無的放矢。在目前表態參選主席的人選之中,除了洪秀柱和陳學聖,其他幾位如郝龍斌、李新、鍾小平都曾經是新黨黨員,包括新黨主席郁慕明都揚言加入角逐,皆使選情愈發傾斜。而洪秀柱稍早參選總統,因一中同表問題引發「換柱」風波,又進而引發不少藍營選民不滿拒投;這也顯示,黨內對洪秀柱有一股正反拉鋸的力量,有人認為其路線接近新黨。相對而言,國民黨內的「本土化」勢力,對此次主席之爭則保持高度沉默。其中原因,一則是藍軍在南部本土戰區大敗,顯示本土派缺乏經營地方的實力及用心;二則是國民黨本土派向來缺乏論述能力,只講究個人實力原則,因此難以就大局作出號召。至於像吳敦義這樣兼具地方經營能力及中央執政經驗的本土人物,則因性格使然,喜歡半推半就作旁觀狀;去年他錯過總統大選,這次也可能再錯過主席之役。在這種情況下,所謂北部的、外省的、有新黨背景的藍軍菁英輩出,即形成國民黨可能新黨化的隱憂。所謂「新黨化」,當然未必只有貶義。當年的「新國民黨連線」,曾代表黨內一股比較清新的反黑金力量,對於改革也更為積極。然而,出走成立「新黨」後,卻因路線和色彩偏居一隅,遂逐漸在政治版圖上遭到邊緣化,以致後來許多成員選擇回到路線比較開闊的國民黨。簡言之,新黨的路線並不成功,不能作為國民黨改革尋路的選項。何況,台灣有一個新黨也就夠了,毋需再把國民黨打造成另一個新黨。事實上,觀察國民黨廿多年來的興衰與分合,始終圍繞著一個核心關鍵打轉:是要觀照歷史或是要面對生存、是要秉持價值或是要遷就現實、是要放眼兩岸或是要深耕本土,始終拉扯不定。事實上,在歷史與生存、價值與現實、兩岸與本土之間,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而是要審時度勢妥善拿捏。然而,國民黨長期以來的「本土派」與「非本土派」之爭,卻往往把問題簡化為兩極對立的鬥爭;而內鬥的結果,造成了國民黨耕耘本土卻不用心扎根、心繫兩岸卻而失落生存現實,而有今天的路線和江山雙輸的局面。百年老店的國民黨,一直存在一種「大到不能倒」的自我幻覺;在這樣的安適感中,黨內大老習慣等著別人抬轎,中壯代則等著別人來領導。至今大難臨頭,竟只有二三十歲的新生代敢於說出不滿,這是多可悲的事!事實上,從馬英九的執政失能,朱立倫的錯誤頻仍,王金平的神話破功,吳敦義的瞻顧失所,藍軍領導人的自私與失職均未受到檢討;中壯代如果還不站起來踢破藍營的虛矯文化,難道要隨之俱沉?國民黨要走出目前的困境,可以爭取新黨的加入,卻不能走「新黨化」的路線,因為那已經證明是一條越走越窄的路。進一步說,「本土」與「親中」的二分法本身就是一個陷阱,無論本土或親中,都沒有面對一個重要的事實:台灣豐富多元的歷史經過民主化過程的鍛鍊,造就了台灣今日的獨特風貌。狹隘的本土和親中是以「減法」來界定台灣,或以為減去「中國因素」才能得到純淨的本土台灣,或以為減去台灣數十年的獨特發展和主體意識,才能回歸純淨的中華民國;殊不知台灣的「本土」與「中國」其實是一脈相承的,任何要在台灣尋找出路的「台灣觀點」,都要用「加法」看待台灣歷史的百年發展。國民黨會不會「新黨化」並不是一個假議題。如果國民黨只能在「本土」與「親中」之間擺盪,卻找不到自己適切的立足點,那麼它可能會像新黨一樣,變成一個立場鮮明、卻在現實上無足輕重的政黨。而這次國民黨主席的選舉,若無法就路線作出論辯及反省,即可能一路走偏走窄,而失去力挽狂瀾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