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去參加一個由農會聯合舉辦的農產品展示會,
桃園居家清潔
,被一攤擺滿五顏六色大大小小地瓜的攤位深深吸引。忍不住買了一些,
工商日誌
,紫色、橘紅色、白色、金黃色,
食品泡殼
,如雞蛋般大小的地瓜。
回家用電鍋蒸熟後,
進口椰子水
,我坐在餐桌前剝著皮,
塑膠泡殼
,想起小時在嚴冬的夜晚,
花蓮火車站附近住宿
,一家圍坐在燈下吃地瓜的溫馨情景。
1950年代的農村生活很清苦,
美國精品咖啡
,務農的父母要扶養我們六姊弟,
花蓮美食
,當然買不起零食,但父親、母親總是想盡辦法讓我們能擁有愉快、豐富的童年。
他們利用屋邊角落或河邊的小空地種些地瓜,種地瓜不需要大成本、不需要特別照顧,只要偶爾澆些水肥即可。
但地瓜的用途卻非常廣,較嫩的地瓜葉,清燙或炒都很好吃,較老的就養豬,地瓜長大後,賣相好的就賣給豬農,貼補家用,小的就留下來自己吃。
媽媽常把剩下的地瓜,刷洗乾淨後用大鍋煮熟。夜晚一家大小圍在餐桌邊,媽媽會端上熱騰騰、冒著白煙的地瓜,然後在一旁縫補衣服。而爸爸會在此時邊講故事,邊耐心地剝著皮,分給我們吃。我們邊聽故事邊吃地瓜,一臉滿足的笑容。
逢年過節時家裡要祭祖,買不起祭品,媽媽會把蒸熟的地瓜去皮,依不同顏色做成幾團地瓜泥,加上一些香料,揉成鴿子蛋大小,撒上麵粉油炸,一會兒工夫,一大盤五顏六色的地瓜丸子上桌了。有時把它斜切薄片,裹上麵粉炸酥,一盤有紫、白、橘、金黃顏色,色香味俱全的炸地瓜,讓我們個個垂涎欲滴。
當時家裡只有一盞十燭光的燈,就垂掛在餐桌上方,我們一家非常喜歡在燈下吃地瓜的溫馨氣氛。這些童年往事,幾十年過去了,依然鮮明。
如今我每次在市場看到地瓜都備感親切,雖然我手藝不夠好,做不出媽媽當年的味道,但總是懷著感恩的心情,來享受這樣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