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舉行預防衰弱介入國際研討會,
SEO達人
,台灣整合照護學會理事長陳亮恭出席。記者徐兆玄/攝影 分享 facebook 路上常見有兩種老人,
客製化網站
,一種是瘦小走路緩慢,
網路行銷達人
,一種是較胖而心血管問題較多。哪一種人健康風險比較高?你是哪一種老人?台灣整合照護學會理事長陳亮恭昨天在「衰弱介入國際研討會」提出認知衰弱症的新觀念,
FB粉絲團經營
,將老化分為三類:身體活動退化、心智退化以及身體和心智同時退化,
客戶管理系統建置
,其中身心同時退化時,失能、失智和死亡率較高。 而路上常會看到兩種體態的老人家,陳亮恭將其歸納,一種是行動型的衰弱老人,外表瘦弱又無力,認知較差,檢測結果屬於神經、骨骼、肌肉退化為主;另一種是外型胖胖的的非行動型衰弱者,通常他們的心血管疾病風險高,也較多憂鬱。比較兩種類型老人家,追蹤三年發現,身體瘦弱、認知功能又差的老人家死亡率較高。據推估,目前在社區中約百分之十到十五的老人有認知衰弱症,需透過多重介入改善衰弱。所幸,針對不同型態的衰弱,陳亮恭表示,在運動上增加認知訓練,注重營養和妥善的慢性病管理,可以逆轉衰弱。陳亮恭表示,2013年世界老年醫學會提出「認知衰弱症」,指個人身體和認知功能同時衰退,曾有研究將社區中的一群人分成三組,包括認知衰退、身體衰退以及兩者皆衰退,發現認知和身體功能同時衰退者,罹病率和死亡率較高,這也呼應世界衛生組織為何以將預防失智和失能列為健康老化的首要目標。他指出,當人在衰弱前期,記憶看似良好,但講話卡卡,腦部執行功能衰退,例如計算一分鐘能講幾種四隻腿的動物這種較為複雜的測試,可以偵測較早期的腦部腦退化,這些協調記憶和動作的功能出問題是老化的特殊表徵,意味腦與身體正在同時衰退。如何改善衰弱程度?陳亮恭指出,從運動、認知訓練、營養諮詢及妥善的慢性病管理四面向著手。國健署曾以社區長者為對象,透過課程指導長者運動,培養運動習慣,或藉由同儕提醒長者回家固定運動,結果發現加入同儕與社區力量,可讓單純的運動成效再提升二成至三成。長輩若能保持運動習慣與注重營養,便能改善衰弱程度,走路將變快變穩,語言和認知功能也可進步,降低罹病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