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英國若「硬脫歐」 值得嗎?

英國首相梅伊的「脫歐協議」4月1日第四度向國會闖關,

排名系統

,結果四個替代方案全部被否決,

排名優化

,國會對此議題毫無共識。若英國未能在4月12日前向歐盟提出新方案,

產品代銷

,就會面臨在無協議下脫離歐盟的「硬脫歐」,

關鍵字如何操作

,其結果對英國將會是一場災難,

漸進式排名

,因此梅伊已經去函歐盟理事會,

FB粉絲團經營

,請求脫歐期限延後至6月30日,

客製化網頁

,英鎊勁升。脫歐的四個選項,包括「與歐盟建立關稅同盟」、「挪威式脫歐(和歐盟建立共同市場)」、「再次公投確認國會通過的脫歐協議」及「再次公投脫歐」。當然,除了無協議脫歐外,還是有第五度對更新的脫歐協議表決、重新與歐盟協商、提前大選等選擇;但對於英國國會和人民這種猶豫不決的態度,大概歐盟和歐洲企業都已處在瀕臨崩潰的邊緣了。 英國的曖昧舉措,十足反映出該國傳統上的態度。歐盟在1958年開始,以「歐洲經濟共同體」(EEC)運作時,英國就反對其包括農業自由貿易,結合一些國家在1960年另成立「歐洲自由貿易協會」(EFTA),僅對工業產品自由貿易。但在發現EEC運作成功、經濟成長快速後,立即改弦更張申請加入;但被法國連續拒絕兩次,才在1973年如願加入。但英國在重大議題上,特別是農業補貼,幾乎都和核心國家(德、法)格格不入,斤斤計較其參與歐盟的得失,只想要參加歐盟的效益,不想要其帶來的代價。其結果就是目前這樣,既不想要歐盟繁複的法規融合和共同政策(脫歐),卻捨不得整合帶來的效率提高(留歐),但兩種力量卻又勢均力敵,於是陷在「硬脫」、「軟脫」、「半脫」、「不脫」的僵持中難以自拔。高盛估計自2016年6月脫歐公投以來,英國已經損失了2.5%的GDP-平均每周損失6億英鎊,而且英國經濟動盪已經影響全球各國。高盛認為英國有35%機率不會脫歐,硬脫歐的機率只有15%;但如果真的發生,英鎊將會重貶17%。紐約時報也指出,英國金融服務業產值約占經濟產值12%,超過100萬人從事金融業。從脫歐公投迄今,光是銀行就轉移了8,000億英鎊(約新台幣33兆元)到歐陸,約5,000個工作機會已經流失;而從脫歐公投以來,英鎊兌美元已經下跌10%。貶值導致英國境內水果、蔬菜、機械等各種商品價格上漲。但是對英國金融業最大的損失,是整個脫歐的過程不斷在損害英國被認為是務實、優越交易場所的聲譽,這種損失更是難以估計。若英國真的「硬脫歐」,歐盟必須「公事公辦」,一切照目前歐盟對非歐盟成員國的規範來處理。這除了要對英國的進口貨品課徵關稅以外,原來因為法規調和、不必對進口貨品在海關施加的安全衛生查驗、植物檢疫都要恢復;英國人進入歐盟成員國必須進行通關檢驗。可以想見未來在人員、貨品、資金、資訊的交流會衍生出多大的「交易成本」,而這可是幾十年來費力調整才獲得的成果,現在卻要加以廢棄。除非再簽署某種整合協定加以免除,也就是一切重新開始。這難道不是一件荒唐的事?一些國際大企業已開始從英國撤離,包括日本電子巨擘Sony將歐洲總部遷到荷蘭、家電製造商戴森(Dyson)將總部遷往新加坡,這種作為肯定會有其他大廠跟進。而英國商會的大量會員也已開始調撥資金、調動人員、加大儲備,以對應可能的危機。歐盟和英國關係密切的成員國,如荷蘭、法國、愛爾蘭、西班牙等,都在大量增加海關人員,以準備可能馬上要增加的機場、港口或邊境的入關查驗工作。硬脫歐比較明確的效益,應是英國對歐盟繳交的年費180億英鎊,扣除100億的回收後,可以省下80億英鎊(約3,000億元台幣),這值得嗎?恐怕全球金融市場都投否定票。,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



關鍵字優化
網域申請
關鍵字廣告
專業社群行銷 台中
排名系統
便宜網站
SEO達人
網路代銷
主機代管
網站排名如何操作
網路行銷達人
關鍵字達人
虛擬主機租賃
SEO
專業社群行銷 台北
SEO優化
網站租用
網站優化
關鍵字如何操作
專營FB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