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揆要求檢討鬆綁幼兒園教英語政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每隔一段時間,
皮秒蜂巢術後保養正確步驟?
,「語言」就會成為熱議,
中和抓漏工程
,如果遇到選舉,
單柄調理鍋
,更是重要的選舉話題。可惜的是,
泡茶壺
,各方帶著意識形態看語言,
24小時居家看護
,在欠缺理性討論下,
萬華防水工程
,這麼多年過去,
康復治療
,終究難以形成語言政策共識,結果受苦的是孩子、受傷的是教育、受害的是國家。會有這樣的結果,背後的原因值得省思。首先是語言解放與政治正確。光復初期為有效統治,執政當局厲行國語教育,獨尊國語讓母語逐漸式微,漸漸的母語消失的焦慮感愈發嚴重。解嚴初期,民進黨執政縣市率先呼籲並實施鄉土語言,終於在一波波教改運動中獲得「語言解放」的契機,母語重獲新生。 發展到了現在,母語不僅成為學術、校園、議會,甚至文化殿堂裡的顯學,更是政治正確的表徵。於是乎母語納入九年一貫課綱、原住民語發展法立法施行、大學廣設台文系所,未來也將進一步制定國家語言發展法(或語言平等法)。語言解放已經二、三十年,我們有必要繼續陷入母語政治正確的價值泥淖裡?其次是語言競爭力與國際化。十九世紀到廿世紀初期,東西方強權大量殖民亞洲、美洲和非洲,英語、日語和西語成為強勢語言,被認為是國際化指標,台灣自不例外,將英語列為中小學必修語言。高中職和大學則是紛紛鼓吹學生報名參加全民英檢、托福、雅思或多益測驗,以應和英語檢定國際化的指標。部分大學將英語檢定納為入學採計項目,更有大學列入畢業門檻。這意味學好英語是國際化的基礎,也是個人與國家競爭力的唯一語言選擇。然而這樣的措施非但沒有讓台灣教育更國際化,反被質疑圖利英語檢定機構,更被認定違反大學法、大法官釋字五六三號以及相關法令,這都是瘋狂的英語迷思在作祟。反觀中文的學習質量一再往下修,英語文的國際評比成績卻仍未見起色。當中文早成為聯合國正式官方語言,大陸政治經濟崛起之時,我們對語言國際化的立場,是到了該修正的關鍵時機。最後是語言教育與語言環境。不管是母語或外語學習,過去執政者的思維都過分仰賴學校教育,更迷信考試(檢定、測驗)領導教學的成效。於是乎母語只存在校園裡、考試中以及檢定場,而不是生活裡。最新的政策方向是要研議鬆綁幼兒園不得教英語規定,以及升大學新增高中英語口說測驗。先不管師資、設備、課程教學或評量方式,如果沒有更友善的語言環境,單靠學校教育和考試,我國學生中文、母語和英語能力仍然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