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美學/在靜中有味的人生 照見自己

茶與禪。 圖/張鴻彬提供 分享 facebook 在混亂的世道中,

電動車二行程汰舊

,如何找到靜心之道?透過茶、禪、南管等生活體驗,

斗地主规则

,試著去「照見自己」,

台中疤痕眉

,三位詩人及作家分享那靜中有味的人生探索。讓一切安安靜靜。凌性傑(作家)「如星翳燈幻,

仿真髮際線

,露泡夢電雲。一切有為法,

台中醫美診所

,應作如是觀。」──藏譯本《金剛經》 在「看見自己:禪文化生活營」的三天兩夜裡,

熊貓外送員應徵

,我心中常常浮現藏譯本《金剛經》「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這九種譬喻。那時真像是一個覺悟得太遲的人,

專利註冊

,忽然看見萬家燈火中有我,

大里新娘秘書課程

,一顆躁動的心於是安靜下來。奚淞先生說:「原來此九喻竟然是從不同角度切入、剖析緣起空性的九則象徵。或竟可以說,

台中霧飄眉

,此九喻就像一串鑰匙,可以破妄顯真、一重重啟開《金剛經》神祕的般若之門。」調伏身心 照見真實自己王心心南管是視覺與聽覺雙重靜觀饗宴。 圖/張鴻彬提供 分享 facebook 高雄「深水觀音禪寺」的禪文化體驗,讓我明白佛法並不複雜、也不神祕,讓夢幻泡影只是夢幻泡影這樣就好。日常生活裡安然行走坐臥,即是最深密的修行。營隊中,跟隨悟觀法師禪坐,學習如何調伏身心,以照見最真實的自己。喝茶的時候,不禁被茶葉的來歷所觸動。 圖/張鴻彬提供 分享 facebook 此外,聆聽王心心南管樂曲,品嘗陳年普洱、大紅袍,其間感受到那份禪意,既是感官經驗之內,也是感官經驗之外的。喝茶的時候,不禁被茶葉的來歷所觸動,畢竟是陳放五、六十年的老茶了。曾經讀到一段故事,宋代圓悟克勤禪師親手書寫「茶禪一味」,送給從日本來求法的榮西禪師,其後茶禪之道也就隨著榮西傳到了日本。京都最古老的禪寺建仁寺,便是榮西禪師所創建。有一年夏天,在建仁寺大雄苑坐著,什麼都不想,整個人放得很空,只是默默凝視方丈庭園的枯山水。寺中庭園造景有如一幅攤開的卷軸,靜止的畫面似乎還藏有歲月流動的軌跡,頗能令人息心。午後好風吹拂,幾乎忘了自己身在何處。「一念長寂」的禪定狀態,也許就是這樣吧。有無之間 體會無的奧妙禪庭設計家枡野俊明曾經提到,許多坐擁一切的人最想擁有的竟是空無一物的空間。他的庭園構造理念,真像是一部具體而微的《金剛經》:「要打造一個空無一物的空間,必須先有所設置才行。真的什麼東西都沒有的空間,不過單純是塊空地罷了。」枡野俊明的造庭之道,以極簡為主:將多餘的物品刪去,少到無法更少。到最後,庭園中僅剩下數顆石頭,「透過推敲石頭的表情,讀取它的心,並聆聽它的聲音,一一將其設置在園中。」我想,如果心是一座庭園,在有與無之間超越有與無,那樣的時刻,只有自己才是心的設計師吧。從「有所設置」去體會「無的奧妙」,這何嘗不是禪的日常實踐?還記得深水觀音禪寺夜深花睡之際,我抬頭看著夜空。只見雲霧逐漸散去,三兩顆星星出來了。星翳燈幻總是變化無常,外面的世界太過喧囂,來自內在的力量卻可以讓一切安安靜靜。靜中有味,很多事情,好像只要願意相信就會產生力量。看見自己。許悔之(詩人)在現代社會,我們有那麼多的事務要經手,那麼多角色要扮演,那麼多衝突緊張需要面對;人、我關係,自己和自己的關係,常常如緊繃的琴弦。有時夜闌人靜了,白天一切的喧囂復歸沉寂了,我們還是停不下來,有時候突然會問:「自己在哪裡?」那些衝突的、不安的、混亂的自己,好像根本不是自己。所以我們常常渴望平靜、和諧的自己,可以出現。靜心輕安 只在一吸一呼禪法的教導,是從呼吸開始,一切靜心,都從「好好呼吸」開始。回到自己的氣息,回到身心之間,凝靜一呼一吸,曉了照見自己。2018年11月,華梵大學董事長悟觀法師在高雄「深水觀音禪寺」舉辦了三天兩夜的「看見自己:禪文化生活營」,透過茶、禪、南管等方式,分享了靜心之道,可以提供讀者參酌,試著給自己靜心輕安,從而「看見自己」。靜中一味,可以天寬地闊,可以聽見花開的聲音……禪坐之味。陳念萱(作家)跟隨法師禪坐,學習如何調伏身心。 圖/張鴻彬提供 分享 facebook 悟觀法師和許悔之的周到安排及邀請,我們一群各自有個性的三十多人得以相聚,圍觀法師以及幾位分享者從不同角度詮釋人間美。有王心心南管的視覺與聽覺雙重靜觀饗宴、有人生況味分享、有悟觀法師禪坐指導、有隨意又不隨意的茶席。受邀者皆有自己的人生經驗,各自精彩,卻因寺院中的獨特氛圍而忘我,重新回歸小學生年代,歡欣聆聽受教。禮佛靜坐 聒噪瞬間靜謐王心心南管。 圖/張鴻彬提供 分享 facebook 在我們走馬逛花好奇地七嘴八舌之際,王心心總在每場南管升座前,獨自在大殿參拜禮佛再靜坐,經過的人無不觸動。心心的行走坐臥輕巧飄逸,自然虔敬不造作,聒噪的我們,瞬間靜謐。這是視覺上的警惕,禪坐第一堂便受教了。雖號稱「禪文化生活營」,悟觀法師隨順眾生,除最簡單的按時吃飯,參加各種饗宴般的課程外,沒有任何僧院規矩要求,我們很像住進節目安排緊湊而愉快的郊區酒店,享受城市難得一見的晨曦與夕陽。王溢嘉分享深入淺出的學術性哲理,遊走佛與道家思想,到處參加法會的喬安娜聽得眼睛發亮大歡喜,一下課就問我:「王老師說的是不是中觀?」我秒答:「是也不是!」因為龍樹菩薩的中觀,是有觀即有破,有想法就有漏洞可鑽。但若沒有王溢嘉的解說,恐怕我們連「觀」是什麼也摸不著頭腦。龍樹的破,是在無數脫軌頑皮的人生經驗後,才沉澱出來的,我們抓條理容易,卻也不經意便掉入陷阱,所以我答得快卻猶豫了一輩子,沒有標準答案,在深思熟慮後。禪修覺知 並非自我批判禪坐,觀的是「覺知」,而非「自我批判」。當你覺知到自己並未按照法師的指示,游離又散神,明明該眼觀鼻鼻觀心,卻忽然想起剛剛法師說了什麼,當下卻該什麼都不想,如此一來,你果然在靜坐。或者,這是第二堂課。品嘗陳年老茶時,其間感受到那份禪意。 圖/張鴻彬提供 分享 facebook 很像是磨刀霍霍,上座忐忑,下座欣喜,於是,有一便有二的開始靜坐,在安靜中自我觀察平時不認識的自己,直到不再對「我」有太多的起伏與樂趣。時間不長,淺嘗即止。但初嘗者需要愉快而寧靜的氛圍甚至視為某種享受,心甘情願地安靜下來,才有心思看見自己。這種滋味可能像九轉肥腸,不斷翻開清洗,直到穢物除淨而可口怡人。也許在此比喻非常不恰當,這便是藏傳佛教的差異,在禁忌中百無禁忌,又在為所欲為裡處處有掣肘的規矩。先師聽列諾布(Thinley Norbu)仁波切曾教導我:貪戀靜中味,是最大的魔。我曾經在不丹閉關三個月,禁語、日中僅一食,進去時恐懼,出來時更恐懼。進去怕坐不住,該出關時卻害怕重新張口說話。或者,唯有安靜過,才能認識「自己」是多麼的不清不楚吧!,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



客製化網頁
網域申請
網站優化
主機代管
專業社群行銷 台中
漸進式排名
系統建置
關鍵字優化
便宜網站
台中行銷達人
網路行銷達人
網路行銷
排名系統
粉絲團經營
網站租用
關鍵字廣告
關鍵字如何操作
台中關鍵字優化
台中操作排名
專業網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