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和美食家談到台灣小吃的美味,
收納櫃
,每每愛用「Q彈」一詞來形容其口感絕佳。如今,
短褲
,人們才猛然醒覺:這樣的口感,
特殊油脂
,竟是以製造樹脂及油漆的工業原料「順丁烯二酸」調配出來的。
這次的毒澱粉風暴,
資料裝訂
,和兩年前的塑化劑事件的共同點有二:一是皆屬於「系統性」危機,
足弓鞋
,由上游往下游四面擴散;二都是為了口感和賣相,
庭園設計
,將工業原料非法用於食品。不同的是,
雷射切割
,塑化劑事件影響的僅限於飲料業者,
伸縮牽繩
,毒澱粉風暴則將許多台灣引以為傲的特色小吃如粉圓、肉圓、肉羹、黑輪、粄條一舉打入地獄。即使根本未使用毒澱粉的店家,
噴墨機
,也因為政府處理拖泥帶水,在風風雨雨中遭到嚴重波及。
在塑化劑事件整整滿兩年後,發生毒澱粉風暴,彷彿在嘲諷台灣未從上次學到任何教訓。且看,政府部門的反應依然遲鈍,尤其衛生署,不僅追查行動漫無章法,連順丁烯二酸對人體的危害都說不清楚,任憑各路專家名嘴在那裡鼓譟。「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案依舊躺在立法院,對於違法黑心廠家,依現行法規,僅有區區數萬元的罰責可課。更令人難耐的是,食品藥物管理局仍然一味推託,拒絕將「複方食品添加劑」納入檢驗。
如果政府專責的食品管理機構都拒絕負起責任,民眾要期待誰來為食品安全把關?我們在同一個破洞跌了兩次,若還不知道要修補破網,誰知下一個黑心食品事件何時會降臨,又會對民眾健康造成什麼樣的危害!
毒澱粉被摻入食品,不論是如始作俑者「王老師」所說的四十年,或如業者所說的十多年,其存在已是超乎想像的久遠,全台民眾幾無人能逃其殃。根據衛生署的說法,「順丁烯二酸」並不在其許可添加的「化製澱粉」名單中,因此只要添加就是「違法」。然而,主管部門既不主動抽查,又故意對「複方添加物」大門洞開,這即使稱不上開門揖盜,也可謂故意怠忽職責了。那麼多年來對毒澱粉視而不見,裝儍的衛生署豈無責任?
兩年前的塑化劑事件,要歸功食管局技正楊明玉的膽大心細與抽絲剝繭,使業者的惡行得以揭發。這次的毒澱粉事件,卻是消基會發布「米粉不含米」的調查報告,引起「全家」便利超商對「化製澱粉」的警覺,從而追蹤發現供貨商的黑輪品質不合規格,並通報食管局,才告曝光;政府完全是後知後覺。不僅如此,「全家」在四月底即通報食管局,而衛生署又拖了兩周才發布檢驗結果要求廠商下架;這樣的行政效率,不僅拖延泄沓,也根本未將民眾知的權益及食的安全放在心上。
食管局本身設有許多內部檢驗人員,此外又有不少委外檢驗機構可以代勞;這麼多的檢驗員,這麼多年來竟沒有第二個「楊技正」發現毒澱粉流竄的蛛絲馬跡,請問:這是體制的結構不全?或是行政體系的麻痺失能?如果公務人員只求規避自己的法定責任,日常行政只當成官樣文章流水帳,那麼,政府養這麼大一批鐵飯碗人員目的何在?
從這個角度看,這次毒澱粉事件所暴露的「系統性危機」,與其說其源頭是始於聯成石化和兩三家將工業原料賣入食品業的奸商,不如說是負責食品安全把關的政府部門太漫不經心,缺乏保護國民健康的積極意識所致。政府如果不能從源頭有效把關,杜絕有害原料流入食品,光在那裡要求店家貼貼紙「自證清白」,實是倒本為末之計。事實上,許多知名小吃和有機商店此次均栽在毒澱粉風暴,他們也都是政府行政疏怠的受害者,不是嗎?
所謂「五味令人口爽」,過度追逐Q彈口感的結果,卻換得傷身的後果,這是消費者必須記取的教訓。至於食品安全一再出現重大漏洞,猶不思努力修補,弄到國民傷身、國家形象受損,則是江內閣必須嚴肅看待的問題。食管局長康照洲說複方添加物無法管理,未免自欺欺人;而台灣迄今僅出現一個「楊技正」,則是行政失靈的一記警鐘。,